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 >> 昭光健康园地 >> 内容
别让心太累
来源:本站原创 | 类别:昭光健康园地 | 点击:760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肌体内各器官的调节作用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
  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如果跟不上节奏就会觉得累。想干的事情很多,做过的梦也很多,可是什么也没有做成,于是觉得累。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又不堪重负,看不到希望和光芒,于是感叹心累了。
  心累之人要学会释放,把囚禁在心牢中的自己解救出来。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别人,心情就会通顺舒畅。开朗豁达的心态可换得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忘却不幸,藐视挫折,也是人生的升华。
  心累之人要学会调节,要认识自己,不要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别给自己定太高的期望值和标准。翻跟斗要给自己找一个能软着落的地方,爬云梯要给自己找下得来的台阶,实事求是地开发自己的潜能,量身定制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200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放下包袱,别让心太累。

  现代人心理疾病找诱因

  身体不适是件让人痛苦的事,但大家都能意识到得感冒去内科看病、腿疼去看骨科;而有些不适,如失眠、精神不振、全身不适、烦躁等,却不知该去哪科治疗,于是四处奔走,做各种检查,找各科医生,犹如患了疑难杂症。其实,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那么,导致现代人心理疾病的诱因是什么呢?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在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都市白领群体更是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从生理角度讲,一个人的精神如果总是高度紧张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力下降,易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在我国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变故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上网人群的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在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的敏感话题。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些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众所周知,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最苦的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不善交际、适应力差等现象已成为家长和学校都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却在家长。他们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如买股票、买彩票、买房子、做生意等等。这其中既有投资的成分,也有投机的操作,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主“心病”。
  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注的大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儒求却未必尽如人意。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心理疾病有上升趋势,而其主要是由于缺乏精神关怀所致。由此可见,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贴心提示:如何找到适合您的心理医生?
  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后,不知道应该向谁求助,也有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一时的困惑还是一种心理疾病。这里,我们简单给您介绍一下心理救助的方法。
  大体上说,中国现行的心理医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心理医生,另一类是临床心理医生。前者主要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教育学家等构成,后者则主要是从事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医学的。
  从医学角度说,尽管临床心理医生有这个优越条件,但他们也取代不了社会心理医生所能起的作用。这是因为人们所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远远多于医学心理问题。况且临床心理医生所具备的社会心理知识是有限的,他们在进行临床医疗时容易犯生物模式的错误,重躯体感受而忽视社会感受。
  很多人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该去找什么样的心理医生,于是出现了一种不该有的现象:大量的心理疾病患者求助于社会心理医生,而许多人因家庭、婚姻、择业和人际关系困难产生困惑却找到临床心理医生门下请教。社会心理医生对心理疾病可以说是束手无策,而临床心理医生则会把社会问题咨询者排斥在外。
  为什么不能各就各位?关键是人们尚不能就自己的心理问题分清楚,到底是处在何种程度。其实要想弄清这问题并不难,稍有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就足矣。
  我们不妨把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如下的排列:心理问题——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情感危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高考的焦虑、落榜后的出路、意外的考试失误、社会家庭压力等,这些事件会导致烦闷、信心丧失、一蹶不振、焦虑、自卑自责并伴有躯体不适反应、抑郁症。在这—系列的心态变化过程中,前几项都应及时去看社会心理医生,一旦进入后几种状态,则要去看临床心理医生。

  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被誉为中国国宝之一的中医在很早以前就将精神心理因素列入致病原因,一方面强调外邪入侵体内而致病,另一方面也不忽视“七情致伤”、“病从心生”。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又因为心脏为五脏之腑之首,所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任何情致失调,都可伤及心脏,而心伤则会引起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

  心理可致病
  心理因素、情绪状态既可致病,也可加重已有病情。我们常听说某某人经医院检查确诊为癌症晚期后,几天、几个星期之内便苍老许多,仿佛换了一个人,一两个月后就命归黄土了。其实到检查出癌症时为止,癌症可能已在体内生存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为什么十几年来能正常生活、工作,而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就立即倒下了呢?这正是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的集中体现。人们平时从各种传媒中知道癌症是绝症,是死亡魔鬼。一听说自己也患上了癌症,就立即联想到自己在劫难逃,于是精神崩溃,陷入绝望之中。一时间,对死的恐惧,对生的留恋,对亲朋的牵挂,对未了事业的遗憾一齐袭来,悲怀难遣。在这种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之下,身体的各种功能极其减弱,对疾病的抵御力大大降低,癌症便如一名猛将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急剧发展,导致悲剧迅速发生。
  美国一家规模颇大的综合性医院,对来问诊看病的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得出的结论颇为惊人。大约有65%的癌症发病原因与社会逆境有关,诸如事业失败、婚姻受挫、蒙受屈辱、职务下降、财物被盗、经济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美国另一家医院则调查发现,在500名胃肠道病患者当中,由心理因素、情绪状况引起的癌症竟高达74%。一位英国医生曾调查过250名癌症患者,发现156人在患癌症之前遭受过重大精神打击。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压抑情绪容易致癌。”
  心理可调节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就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要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另外,还要恰当地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
  心理需要营养
  我们都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那么重要的心理健康“营养素”有哪些呢?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中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快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晚年幸福是关键。第二种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宣泄和疏导。第三,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第四,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结合以上4种“营养素”,我们归纳了几条保持心理健康、从自身做起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你走出心理牢笼。
  一、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的,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忧闷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如果有好友听你诉说苦闷,那么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可以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思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是转移自己情绪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遇到较大的刺激或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环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抚平。远离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抽时间与自然进行交流也不失为一个处理情绪的办法。
  三、当情感遇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做一件你喜欢做的事。如画画、钓鱼、听音乐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等情感转移。音乐疗法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古今中外都有音乐能疗疾之说,听音乐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还能调节人的情绪。当心情沮丧时,打开音响,听听音乐,不仅能享受美的艺术,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兴奋大脑,使你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四、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强求别人一定要按你的想法去办事,能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过的机会。朱德有诗:“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情怀就会表现出虚怀若谷、雍容大度的谦谦君子之心。在为人处世中尽可能地去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对人不求全责备,不斤斤计较,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不计前嫌。这些都是我们待人接物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兼容万事之物,同各种人搞好关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情,增加了解,加深友谊,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家庭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有的伤了自己的面子,有的当众给自己难堪,有的对自己抱有成见。遇到这些事惰,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宽宏大度促使他人反躬自省。如果“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反而会把事态扩大,甚至激化矛盾,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智商,还要有良好的情商。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人们开始重视并寻求咨询和医疗,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生活条件越好,文化层次越高,人们对心理卫生的需求也越迫切。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服务的完善,解决“心病”会有更多更好的渠道和办法,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心理平衡10要诀

  我国最早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记载“精神内伤,身必败之”。还特别强调“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一切对人体不利的因素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情绪。良好的情绪是人体的一种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因为当人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因此不仅食欲好、睡眠香,而且头脑敏锐,精力充沛。而长期情绪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愤怒激昂或情绪紧张的人比精神状态稳定的人容易患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病、哮喘、青光眼、癌症等。现代身心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七情郁结、精神过度紧张或优郁悲伤是强烈的“促癌剂”。乐观、开朗、愉快、喜悦的情绪,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促使皮质激素与脑啡肽类物质的分泌,使机体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并能极大地活跃体内的免疫系统,从而有利于防病治病。这就是说,用乐观的精神取代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同时也说明,除了快乐的情绪可以悦心而外,没有一种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现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平衡,这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条要诀,值得我们借鉴。

  1.对自己不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寡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2.不要处处与人争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造成的。其实,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3.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4.暂离困境。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5.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6.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自己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那么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会变得平静。
  7.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8.帮助别人做事。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还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及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9.积极娱乐。生活中适当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10.知足常乐。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的快乐。


 添加日期:2011-7-5 上午 10:51:20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昭光名师推荐
殷大奎
殷大奎
黄光民
黄光民
钟南山
钟南山
张国玺
张国玺
陈冬牛
陈冬牛
周玉杰
周玉杰
周琴璐
周琴璐
赵之心
赵之心
经典课程推荐
 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
 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
 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
 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
 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
昭光健康系列读物
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淘宝话
足疗暖身养生法
足疗暖身养
健康减肥五步走
健康减肥五
Copyriht 2011 by www.sunshine-health.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弹指科技 裴玉林 云华 互联 浏览本网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地址:北京市安贞西里仟村商务大厦A座1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1802 64425272 64418644 传真:010-64418642 邮箱:info@sunshine-health.cn
版权所有: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中心 京ICP备13051438号-1